《数字乌托邦:一部数字 时代的尖锐反思史》 (美)尼古拉斯·卡尔 著 姜忠伟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5月出版
《理解全球媒介》 (澳)泰瑞·弗卢 著 李欣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18年1月出版
《必然》 (美) 凯文·凯利 著 周峰 董理 金阳 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年1月出版
本版撰文 李福莹
不管你喜欢与否,我们都已经跨入了一个媒介新时代。数字技术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也改变了媒介存在的形式。当我们兴致勃勃地拥抱互联网的一切,享受智能设备带来的便捷时,却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思维可能被桎梏,我们的隐私可能被窥探,我们不再习惯动用大脑,并对他们产生深深的依赖。
本期领读七天,我们一起关注媒介、出版与传播。在这里你将会读到,思想家对各种媒介新形态的反思,如美国知名作家尼古拉斯·卡尔的《数字乌托邦》;也有历史学家艾伦·布林克利为我们刻画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出版人之一亨利·卢斯画像;还有资深出版人罗伯托·卡拉索告诉你如何才能出版《独一无二的作品》,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讲述诚品近30年风雨历程。这批气质相近的新书,其实共同呈现了一种回望过去、探索未来的姿态。
信息传播是这个世界发生变化最重要的动因之一,如今,我们都被媒介包围,跟着这批新书,让我们一起认识媒介的真实面目,或想象一下它的未来模样。
读屏时代,我们应该怎样拥抱媒介
未来的媒介、出版与传播将会走向何方?让我们来听听三位作者的清醒声音:《数字乌托邦》反思了互联网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理解全球媒介》追问全球化进程中媒介的发展,《必然》则描绘了读屏时代媒介的样子。
互联网真的让我们变得无所不知?
《数字乌托邦》作者尼古拉斯·卡尔把矛头指向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智能手机、社交媒体、互联网阅读,指出当我们过度拥抱被新技术改造的媒介,享受智能设备带来的便捷时,常常忽略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事实——我们正渐渐地沦为技术工具的奴隶。
尼古拉斯·卡尔毕业于哈佛大学,被称为互联网、新科技时代最清醒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几乎都会引起广泛关注。他曾发表轰动互联网、信息和科技界的三篇文章:《IT不再重要》《Google让我们变愚蠢?》和《自动化让我们变笨拙》。
当下,技术与我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不可分割,特别是智能手机等设备的出现,带给整个人类社会一场彻底的变革。的确,智能手机上的各种应用程序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无比便利:社交媒体让我们能够和他人实时保持联络并传输信息,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搜索引擎通过精准的算法将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整合推送至屏幕上,让我们毫不费力就看到自己想要的;地图软件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路线选择,还可以使用语音导航,帮助我们顺利到达目的地……
尼古拉斯·卡尔在《数字乌托邦》一书中反问,互联网真的让我们变得无所不知吗?为了获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服务,我们主动将个人隐私上交,主动把选择和思考的权利让给了应用程序和搜索引擎,把最危险的地方当作最安全的地方。这本书是尼古拉斯·卡尔近十年来对技术的深刻反思和总结,他的观点犹如一针清醒剂,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看透当下互联网时代媒介的本质,认清科技使人类生存智慧退化的事实。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尼古拉斯·卡尔向我们指出了夺回主动权的出路:放慢追求科技的脚步,减少使用智能设备,认真调动大脑思考,重新审视我们与技术的关系。
在全球化视角下思考媒介未来
《理解全球媒介》作者泰瑞·弗卢是一位资深学者,现为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传媒系主任。他认为,如今媒介内容正处于一个无界限流动的时代,我们必须在媒介全球化的背景下,来思考媒介的未来。
当代社会的传播媒介以全球化进程为中心,并且这种媒介全球化挑战了长期以来一些关于身份和文化之间关系的界定。最突出的一个变化就是,数字媒介技术让用户也变成了生产者,媒介形态不断发生融合,数字时代的媒介已经失去了过去传统媒介拥有的“霸权”。
媒介生产资本的全球化,加剧了文化生产传播的不公正程度,加深了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全球文化霸权。随着跨国跨平台媒介大公司数量的增长,媒介在全球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同质化、流行化的现象,这与科技、资本、文化的运转密切相关。
不过,泰瑞·弗卢强调,媒介全球化并非简单意味着“全球好莱坞”和世界其他地方之间长久的“核心——外围”关系。全球媒介公司将会以不间断的方式与各个国家核心竞争者交战,与各个国家文化的多样性和异质性竞争,届时,全球媒介生产的新中心或许会作为一种文化创意的内在集群从不同地方兴起。
屏读正逐渐改变人们阅读方式
近两年,凯文·凯利的书《必然》因为“逻辑思维”的推介,而一度成为网红书。凯文·凯利是《失控》《科技为什么》等知名著作的作者,他的《必然》一共讲了12个关键词,其中有一个就是改变阅读方式的媒介——屏读。
罗振宇解读,凯文·凯利应该找不到更好的词来说这个现象了,屏读其实就是信息乱炖。现在的信息已经不分载体,过去我们觉得读书、看电影是两回事,但是在一个屏幕面前,不管家里的电视机或是电脑,尤其是在我们的手机以及未来在我们身边会出现的无穷无尽的屏幕面前,所有的信息样式完全打和在一起,变成一种新的乱炖,叫“换手如换刀,媒介即信息”。
对于未来的媒介与出版,罗振宇认为,很多出版社会认为一本书越厚就应该越贵,哪怕是电子书,只要是字数越多,它就应该卖得越贵。但他恰恰认为不是这样的,不管是书,还是视频,核心就是一个:让我能学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学习的首要要求是:你能不能让我在最短时间内,最高效地完成学习?未来媒介内容将会分成两大方向:一个是娱乐,它的本质是帮你花时间;一个是学习,它的本质是帮你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