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渝川@北京
四年前,以60亿估值借壳高金食品而成功上市时, DMG印纪传媒(SZ.002143)迎来了其成立20余年的高光时刻。
作为实控人的肖文革,以在印纪传媒中直接或间接曾一度超过70%的持股比例,更一时间上遍诸多国内富豪榜单。
然而,当上市之初那欲借资本之势打造顶级影视巨头的豪言犹在耳,在2017年底,既其借壳上市股权解禁期满之时,这座外表一度看似繁花似锦的资本大厦却在轰然间开始倾塌。
不得不承认,以广告传媒行业起家的印纪传媒很擅长给自己包装出各种概念,“A股唯一全球高概念娱乐品牌IP操盘手”这一拗口的资本形象是其在公开的惯用称号。对于其创始人,其也同样包装出所谓的“三驾马车”的整体宣传理念,在其上市伊始,很容易便能在各种宣传软文中,看到如下文字:“负责创意的美国人丹·密茨、董事长肖文阁和负责管理的吴冰,前者把广告艺术做到极致,肖文阁在处理政府关系和人际上游刃有余,吴冰在文化传媒圈一直被标榜为‘中国的好莱坞女制片人’。”
然而,潮水退却。
丹·密茨在上市公司中难觅踪影,肖文革有关持股被轮番冻结,在原财务总监、董秘辞职后,一人身兼董事长、财务总监、董秘数要职的吴冰,却早已入籍美国,近年来,其更是称病长期滞留美国。
印纪传媒的股价,也在2017年之后,一落千丈。
在2017年3月,其股价曾一度达到42.11元,对应市值最高达也到465亿之巨,但仅仅一年多时间后的2018年12月初,其市值仅剩不到62亿,400亿市值凭空蒸发在那一手手进进出出的资本交易中。
印记传媒的资金财务危局业已早已不是秘密。
显然,将印纪传媒的彤塌归咎于所处影视行业遇冷的行业周期问题,并不客观。
据叩叩财讯日前接到的一封实名举报称,印纪传媒涉嫌在2017年底至2018年初间,也正是在其实控人持股解禁期满之时,私下利用场外配资,并美其名曰采用“市值管理”等手段操纵印记传媒股价。在另一面,在利用杠杆资金把控股价的同时,其实控人和相关高管则拉开了减持大幕,套现超过25亿。
更有消息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称,印纪传媒实控人肖文革之所以对资金极度渴求,主要原因并非投资或改善生活,而是源于“涉赌”豪输巨额资产。但该消息尚未获得印纪传媒方回应证实。
1)操纵股价始末
2017年11月20日,是印记传媒借壳高金食品期满三周年的日子。
按照有关规定,印记传媒实控人肖文革及其关联公司的持股也在当日正式获得解禁而开始全流通。据印纪传媒有关公告显示,肖文革和通过其实际控制的印纪华城、印纪时代一共持有印纪传媒13.13亿股,占印纪传媒总股份的76.98%。
与此同时,在2017年4月宣布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而停牌的印纪传媒,也在2017年10月末面临着重组失败复牌的危机。
或为了配合肖文革此后的减持,也或为了应对重组失败而带来的股价暴跌,在2017年10月,印纪传媒内部有关人士便开始以“市值管理”为名在市场寻找股票配资业务合作伙伴。
“印纪传媒方面出面寻找配资的是其一位李姓的财务负责人和另一位高管,最终其与注册地为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某股权投资机构签订了配资协议,双方决定筹措资金,利用资金优势,对印纪传媒的股价进行‘管理’。”一位接近于上述举报的相关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根据协议,双方以约1:4的杠杆进行配资,既印纪传媒方以1亿元作为协议约定保证金,另一方则作为劣后为其配资4亿。
据叩叩财讯获得的举报信显示,印纪传媒该1亿参与配资的现金,分三笔在2017年10月底之前到达配资双方约定的账户,其中两笔共计8800万元的资金,通过一张姓自然人账户划拨,另外1200万元则是通过浙江东阳某影视公司名义打款。
该张姓自然人,现年25岁,疑似为印纪传媒董事长吴冰的助理。
在上述资金与配资到位后,2017年11月开始,相关投资机构自行发起和控制的多个信托产品和资金账号按计划分步开始大量购入印纪传媒公司股票。
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中旬,该一系列配资账户累计购买印记传媒股票市值近4亿元。整个过程存在利用集中资金优势,通过大量的连续交易、盘中拉抬、虚假申报、自卖自买等手段对印纪传媒股票实施操纵。
在该一系列账户的操纵下,印纪传媒股价一直维持在13-14元之间横盘运行。而另一边,印纪传媒实控人和关联高管的减持大戏则巧合地在此刻悄然启幕。
2018年1月30日,印纪传媒发布了一则《权益变动提示性公告》,公告中称:实控人肖文革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的6.03%转让给安信信托,转让价格为12.75元/股,低于当日的收盘价13.92元/股。在这次交易中,肖文革直接套现13.6亿元。
另一位在印纪传媒内任职的神秘高管——张彬,也趁着股价企稳之际,通过二级市场大幅套现,据公开资料显示,张彬的此轮套现始于2017年12月21日,其后再2018年1月24日前进行了5轮减持,共减持1200万股,减持的股价则在13.08元-14.4元之间,共套现1.67亿。
说到张彬的神秘,在此前的媒体报道中,也有所提及。
而根据印纪传媒历史沿革,2014年前,张彬长期任职于北京公交集团,之后便一直在印纪传媒担任监事一职。
更令人惊奇的是,印记传媒的三位创始人,除了肖文革外,其他两个都未在上市公司内持股,然而,这位出生于1985年的神秘自然人却一度持有印纪传媒近7%的股权,成为仅次于肖文革的第二大自然人股东。
从2016年开始,张彬便不断地套现印纪传媒,截至到2018年10月,张彬已经套现近9亿。
2018年1月31日,随着肖文革套现13.6亿的消息传出后,印纪传媒于当日大跌,盘中跌幅一度超过6%,到了2月1日,当天10点半时,印纪传媒盘中突然直线闪崩以跌停收场。
“2月1日的印纪传媒的闪崩则与其另一个配资盘遭遇平仓有关。”上述接近于举报的相关人士透露。
正是印纪传媒在2月1日的盘中闪崩,又引发出一系列的事故。
印纪传媒在当日盘后发布公告称,因公司股票出现跌停情形,使得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肖文革与印纪华城部分质押给质权人的印纪传媒股票在质押到期前触及平仓线,为避免股票价格异常波动,印纪传媒股票2月2日起停牌。
停牌后不久,印纪传媒便以宣称重大资产收购为由,拉开了又一次的停牌大幕。
然而,肖文革即使在停牌期间依然不忘记进行股权套现。
2018年5月8日,既印纪传媒的停牌期间,肖文革及其全资子公司印纪华城合计协议转让5%的股份给神秘自然人于晓非,其转让价格定为11.80元/股,也低于停牌时的收盘价12.11元/股。在这次交易中,肖文革又成功套现10.4亿元。
通过上述两次累计减持,肖文革在其持股解禁后,短短半年内套现约24亿元。
2018年7月9日,在经过数次拖延复牌时间后,在监管机构要求下,印纪传媒复牌,并宣布资产收购失败。
其后股价迎来接连7个跌停,市值蒸发上百亿。
虽然如此,但印纪传媒实控人及关联人士则涉嫌仅用1亿资金撬动杠杆完成了超过25亿资金的套现。
“印纪传媒的此次资产重组实际是为了避免实控人爆仓而采用的缓兵之计,试图通过停牌来拖延时间,边停牌边寻找真正的重组方,但最终皆以失败告终。”一位接近于印纪传媒的有关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印纪传媒曾在今年4月下旬,向多家中介机构寻找潜在重组方,肖文革欲以让渡股权的方式引入战投,其要求最好是资金雄厚的地产企业,对文娱方面有协同发展者。
叩叩财讯曾就有关问题多次拨打印纪传媒董秘办电话,但截至到截稿,或无人接听,或被告知董秘不在国内,无法答复。
2)涉“赌”疑云?
一边厢,实控人在半年内套现了近24亿。
另一边,印纪传媒却深陷财务危机。
今年9月10日,印纪传媒发布公告称,短期融资券未能兑付,已构成实质违约,这笔短期融资券的应付本息金额达到4.24亿元。然而,公司2018年半年报显示,净利润同比暴跌91.89%,扣非净利润亏损5000万元,经营现金流为-2.7亿元。
而这只是印纪传媒财务危机的冰山一角。根据媒体报道,目前印纪传媒一年以内到期的金融负债高达9.1亿元。
然而,实控人套现的资金不仅未用来化解上市企业的债务危机,反而还更是想尽办法欲从上市企业中变现。
7月6日,印纪传媒发布公告称,为了满足办公需求从公司实际控制人肖文革处购买总面积约1112.25 平方米的房产,耗资约6600万元,以现金支付。
另外,购买的房产就是现在公司的办公场地。根据2017年年报显示:双方签署的租赁合同在2018年12月31日到期才会到期。
该笔交易一经公布,便遭受外界诸多质疑,最终在7月26日宣布终止。
肖文革缘何对资金的渴求如此强烈?
11月23日晚,印纪传媒公告称,经统计,公司实控人肖文革及其一致行动人印纪华城、印纪时代涉诉事项累计涉诉金额高达78.85亿元,其中肖文革涉及的诉讼金额为57.35亿元,印纪华城为14.50亿元,印纪时代为7亿元。截至11月30日,印纪传媒的总市值已经不到60亿元。
叩叩财讯从业内一位知名掮客处获悉,肖文革或“涉赌”,业内传闻称其赌输了十亿级别以上的巨额资产 。
在前几日还曾爆出的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在塞班赌输百亿资产的消息后,刘立荣现身承认参于赌博,但其否认自己赌输了百亿,仅表示就输了“十几个亿吧”。
刘立荣则与肖是曾经的赌友。
不过上述有关肖涉赌的传闻还并未获得印纪传媒与肖文革方面证实。
文章最后,以一个同样未经证实的八卦来结尾吧。
2009年拍摄的《建国大业》是印纪传媒投资的,此举被印纪传媒并引以为傲,并多次出现在其宣传册扉页上,这部电影,也是其进军电影行业的第一步。
一位业内知名电影制片人曾向叩叩财讯透露称,印纪传媒之所以当时愿意花巨资投资《建国大业》,其中一个条件便是其中的女主角宋庆龄一角要由知名女星许晴扮演。
“许晴在此之前与印纪传媒和其实控人肖文革并不认识,但肖文革非常喜欢许晴。”该制片人称,“并不是所谓的潜规则那种,纯粹就是一个中年男人对女神的崇拜。”